楼市调控问责
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郑重地提出对房价调控的决心、办法和相关制约政策,无疑彰显了国务院对于当前房价畸高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民意的真诚回应,会场上与会人员对温总理这一番表态的热烈掌声正代表了公众的赞许和支持的意见。但是,承诺容易践诺难,要真正实现稳控房价的目标,相关部门制订的"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等一系列举措,确实能够对目前居高不下的房价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
但是,所有上述举措,都需要一步步严格执行才行,尤其是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所要进行的"考核问责机制",更需要相关部门以坚强的信心和果断的决心,切实严格问责、惩处机制,才能真正起到"令行禁止"的效果,因为长期以来逐步走高的房地产市场,里面有着包括地方政府的深层利益在内的利益链条顽固存在。
去年,在国家全年出台多个对房市调控手段一直未能有效遏止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先后强调称,要确保房价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加大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工作。此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相关会议上也作出对稳定房价不力者"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的表态。今年1月26日,国务院推出楼市调控"新国八条"政策规定,要求对国家统计局重点监测的70个大中城市,"都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其他城市也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然而,且不说"其他城市"的表现,就是明确要求出台限购细则的城市,直到"2月底",落实限购政策的城市仅有18个,约八成城市未在国务院要求的2月中旬之前落实"新国八条".但对于这些有违规定的城市,只有14个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点名",尽管类似情况"不多见",但依然见证了相关部门对于地方政府对调控房价不力的纵容。
实际上,关于房价难降,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缺少足够的实际行动,这一选择又来自于长久以来对于"土地财政"的不舍,来自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土地成交金额前20名的城市土地出让金总和达到了1.24万亿,比2009年的9230亿元增加3155亿元,增幅约为34%.如果将城市范围扩大到前70位,那么,土地出让金的总和将达到1.7万亿。如此巨额收入,任哪一个地方政府都不想轻易放弃的,政府就可以拿出更多的钱用来进行各种民生项目及各方面的支出。这不仅是地方GDP等"实力"的显示,更是政绩的显示,确实非常诱人。更重要的是,这一情况依然在持续。拿广州为例,广州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计划出让金收入为646.5亿元,而去年卖地收益为455.6亿元,增加了190.8亿元,增长41%.日前在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人大代表黄建武就对此提出批评,指现此举与楼市调控政策相矛盾,高地价无法遏制高房价。
近年来,一方面是各地政府在"卖地"收的剧增,一方面是房价在各地居高不下,百姓的买房承受能力及信心、耕地保护红线越来越受到严峻挑战,在此"政府获益,百姓受伤"的胶着状态下,无数百姓只能默默看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一一变为"空调",默默祈祷政策不断发力以待有朝一日实现他们的住房梦。但却有一部分人,在大胆决策下,依然果断买房,或者是为了刚性需求,或者是为了投资,却为此大赚一笔(即使是按揭买到的房子的房价也是不断上涨,以致于这些人感到自己当初的"决策"力度太小,没有多买上更多的房子。然而,有权威媒体却发表文章称,在期待国家房地产政策逐渐落实起效的同时,要让房地产市场真正实现长期平稳健康发展,还需要购房者转变住房消费观念,逐步树立"先租后买,先小后大"的理性住房消费观。不客气的话,正是那此当初"理性"地期待国家政策发力的公众,最终到了现在越来越买不起房的地步了。与此同时,不少贪官动辄拥有数套甚至数十套房子,不说其他的"收入",仅仅就房子一项,就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了。
去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这自然是切实的"为民之举",更是顺应民意之举。但过去的一年,如此郑重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形势反而还更有加重的趋势。今年,当温总理再次对房价问题表态要"追责"时,我们依然不知道最终能否达到承诺的效果,而要想让这一表态达到预期效果,办法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正对此种阻力或者是责任人严格追责。面对百姓的热切期待,面对政府的公信力,在遏止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遏止房价过快不此这一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我们能否看到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承诺的效果?我们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