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坐在棺材上读书
都安瑶族自治县九渡乡九天小学加伦教学点,位于大山深处,徒步出山往返一趟至少需要4个小时。2007年3月份以前,该教学点曾有一个设施比较完备的学校,但作为危房拆除,新校舍迟迟未能建起来。九天小学只好以每学期100元的价钱,租用了村民一间四面透风的"教室",一名老师带着3个班共19个孩子,一教就是4年。
"教室"已严重倾斜,曾有孩子直接从"教室"内跌落羊圈。
贫困:白米饭只用来招待客人
4月17日下午4时,记者风尘仆仆地从南宁赶到九渡乡时,通往九天村的个体客运户已经"下班"了。记者只能租了辆摩托车,赶往九天村党支部书记韦克富家。
听说记者要去大山深处的加伦村民组,韦克富费了很大的周折,才请到一位村民带记者进山。没想到,这一路竟走了2个多小时,其间翻越了两座大山,又转过一个山坳,进入加伦村时,天已经完全黑透。
当晚,记者入住在加伦村民组长班少基家,就着盐水煮黄豆吃了一碗大米饭。一同吃饭的除了班少基一家人外,还有另外4名来自河池市新辉彩钢瓦厂的安装师傅,他们是负责为教学点搭建简易房的。陪同记者前来的九天村民,悄悄告诉记者,这里只产玉米,大米都是从山外背进来的,刚好韦组长家接待客人,平日里只能吃玉米粥。并且,玉米都是在山坡上的石头缝里点种的,一旦遇到天旱不下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玉米苗枯死。因此,每年一到四五月份,政府就要拨救济粮下来,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
简陋:孩子们用棺材当凳子
第二天早晨7时,听说该教学点唯一的老师韦明富已经从九天村赶来。在一间已经严重倾斜的民房里,记者见到今年48岁的韦老师。据了解,他在这里教书已经9年了。韦老师家住九天村,每天早晨翻山越岭赶来给孩子们上课,下午放学后在徒步回家。
韦老师说,加伦教学点曾经是一所设施比较完善的加伦小学。始建于1953年,2007年3月因被鉴定为D级危房拆除了,加伦小学从此被降格为一个教学点。以每学期100元的价格,在学校旧址旁的一户农民家租了间房子给孩子们上课。目前,加伦教学点共有19名学生,其中学前班7人、一年级5人、二年级7人,全是来自周边约10公里范围内的村屯。
记者注意到,加伦教学点租来的教室是一间四面漏风的竹楼,已经严重倾斜随时可能坍塌。由于地上的木板年久失修,稍一用力踩踏,腐朽的木板就会断裂,卡伤孩子的脚。当地村民称,曾经有个孩子从教室内坠落羊圈,所幸未受重伤。
教学点没有配备课桌椅,前来就读的学生需要自己从家里带来桌椅。因此,教室内的课桌椅也是千奇百怪、形状各异。房东家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儿子、媳妇为其打造了一口棺材。为了解决没有课桌椅的问题,房东索性把老母亲的棺材也贡献出来,暂时给孩子们当板凳用。
可怜:孩子们吃不上午饭
上午8时,孩子们从四面八方,陆续赶到学校。中午放学了,这些孩子们都没有回家,而是在教室周边追逐、嬉戏。
记者询问韦老师,孩子们中午为何不回家吃午饭?韦老师解释,他们年龄太小,家又住得太远,除了就近的几个孩子外,绝大多数都不回家吃午饭。那么,孩子们的午饭问题如何解决?韦老师称,等下午4时30分放学后回家吃。他本人也和孩子们一样,中午不吃午饭。
进山时,记者听说山里没有代销店,村民吃盐都要步行数小时出山购买。于是在九天小学旁的小商店,购买了10袋方便面和一些袋装榨菜,一直没派上用场。记者立即请韦老师去村民家要了点干柴,烧一大锅水煮方便面。韦老师几番推辞,表示孩子们"苦惯了,不碍事".在记者的一再坚持下,留在学校的12个孩子才吃上一碗放有几根榨菜煮的方便面。
希望:新校舍力争5月中旬建成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教育局,采访到该局改善教学条件办公室主任蓝启康。
针对加伦教学点校舍4年都没能建起来的原因,蓝启康说,2006年县财政二次危改项目安排九天小学加伦教学点新建砖混结构校舍60平方米,由九渡乡政府组织实施。"太偏僻,车开不进去,工程队不愿意来".蓝启康感慨道:"项目招投标时竟无人参加,乡政府只好与九天小学校长韦佩强协商,由他落实该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只完成工程量的40%.
此外,新校舍建不起来的原因,还有部分群众不积极配合所致。加伦教学点覆盖了10多个自然村,牵涉到九天、九光两个行政村的利益,不仅两个行政村对新校舍的选址意见不统一,甚至连九天村所属的加伦、加残、加和、面上、面下、花管、九六等村民组都有分歧,大家都认为应该把新校址建在距离自己村子最近的地方。如此一来,达不到自己意愿的村民拒不出工运料,导致工程多次处于停工待料状态,仅水泥就因天气潮湿却未及时使用报废了7吨。
但是,加伦教学点的问题,已引起市、县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4月14日下午,河池市教育局陆程局长在九渡乡召开现场会,又连夜亲自步行进山考察,最终敲定新校址就建在原址上的施工方案,并追加工程预算费用,力争于今年5月中旬完工。
在新校舍未建成之前,县教育局请来河池的安装公司,先进山搭建一座简易板房。18日,记者采访时,正好目睹了村民们搬运搭建建校材料进村的情景(见本报4月19日8版报道)。目前已在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