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中心组织的“引导和推动共享住宿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国家信息中心召开。
本次研讨会设置了三大议题,一是如何建立适应共享住宿新业态的监管机制和模式,如何落实“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二是如何建立共享住宿平台的自律机制;三是如何在共享住宿领域建立起“用户安全至上”保障机制。
研讨会邀请了数位业内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和研究高质量共享住宿发展的未来。
以下根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蔡红口述整理:
共享经济是有差异性的,特别是住宿领域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该如何实现其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平台企业、房东和房客等多个层面,以社会治理的角度共同去研究该如何推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在整个的民宿管理过程中,为什么在全力鼓励乡村民宿?因为这和振兴乡村经济结合紧密——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利于民生。我结合这两年多时间中,就乡村旅游的研究和北京乡村民俗的管理办法中做的一些监管和管理创新的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看到了相关信息,关于日本民宿建立标准化规范的讨论。当然发展到一定阶段标准化是必然的,无可厚非。虽然民宿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是个性化的、非标性的产品,但实际研究和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服务、安全方面,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
从目前北京的民宿发展情况来看,不完全统计大概有3587家,未来还是会呈上升的势头,这个势头可能仅低于云南省和浙江省。发展的同时,民宿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调研过程中发现,一家刚刚开业半年多的民宿,接待的客人之中应用的平台,这是一个国际化非常强的平台,这些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客源非常复杂,客人可能来自英语、墨西哥、瑞典等多个国家。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无法进行公安联网的录入。国内居民的身份证就直接联网,而外宾却做不到这点。这里就给相关的监管单位,带来了一个的问题。
在整个共享民宿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刚才提及的平台建立自律机制的问题。平台中的自律机制怎么样去进行设定,研究和分析过程中,比对了途家、小猪短租、蚂蚁短租等平台上信息发布的内容。比对情况后发现,有些地方做的还比较好,比如评估项目细分采取了五分制量化,文字评价较少,在沟通过程中部分可通过平台获取临时号码进行联系。但是客户服务之中更多的是一种托管物业的模式,总体来说有部分信息发布过程中,并不一定完全是真实的。
还有由老式房子改造的民俗,其木制结构在消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看和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时候会感到一个民宿设计非常漂亮,拍出来的照片也非常漂亮,但是真正住的时候会发现下水道是不畅通的,甚至隔音效果不好等等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出于为用户考虑还需要平台做一些相应的工作。
这里可以借鉴景区的监管经验。在进行景区和特色业态监管过程中,一般要进行复合,进入我的平台后,根据用户的评价、打分,进行安防和复合,尤其是能够成为最佳房东或者优质房东的一些房源,需要重点监控。这有一套非常完备的暗访机制,能够保证整个体系的畅通。
另外,补充一点高质量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要依靠我们怎么样去引导游客文明的住宿和住游,也就是说游客教育也非常重要。未来,共享住宿行业应该涉及游客教育,需要游客保持最基本的对主人的尊重。配置一些客人手册、主人手册清晰的告知对方注意事项,同时还能通过一些比较积极的方式和方法,除了平台的问题外,其实很多时候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引导问题。当然更需要政府从精神文明的层面,从高品质发展的层面去推动共享住宿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