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了自然缺乏症,成了‘宅娃’。一次我在云南民族村看到,一位城里女孩捂着脸,反复尖叫:‘蜻蜓!蜻蜓!’这个孩子,以为蜻蜓会咬她。” 本月13日晚报报道了《翠湖边暑假“放养”的孩子 快去社区假日学校长知识》,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主任王愉看完新闻很主动找到晚报记者,她说报道中最触动自己的是一个孩子的话:我更愿意在家里玩电脑打游戏。面对假日学校这样一个社区教育平台,王愉希望加入更多自然教育内容,让“宅娃”们重返自然。
为什么要警惕“宅娃”?
“宅娃的背后,很有可能是自然缺失症,这不是一种病症,而是一种危险的社会现象。在距离自然越来越远的同时,青少年与电子产品越来越近,这几乎是一场一面倒的拔河比赛。”
作为在地自然教育中心主任,王愉多年来一直从事的就是环境教育实践、研究和培训工作。1997年,她在大学期间创办云南最早的高校环保社团云南大学唤青社。1999年至2000年期间,曾任昆明市武成小学 “环境教育”课任老师及校外辅导员。2005年获福特国际奖学金资助赴美学习,200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史蒂文分校环境教育硕士学位。
自然缺失症所谓的自然缺失症,指的是人类因疏远自然而产生的各种症状,如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生理和心理疾病高发。它在生活中的表现是室内活动时间远远大于户外活动;在自然中害怕,不安;不会玩耍,不愿玩耍;对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没有兴趣;感官不灵敏;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降低。
这个新名词出自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所着的《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作者探讨了儿童与自然之间的断裂关系,并将这一现象和一些最令人担忧的儿童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包括肥胖率的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等。王愉分析,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是因为“它首次从儿童身心健康的角度来探讨孩子与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
近二三十年来,在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孩子与成年人正在面临着严重的“去自然化”。而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大部分孩子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严重缺少与自然的直接接触,缺少在自然中的学习,更缺少能够给孩子带来身心健康和良性社会交往能力的自然中的自由玩耍。我们看到的是,城里长大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大自然赋给人的灵性。我们看到的是,现代都市生活对童心的扭曲,很多孩子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
与电子产品争夺孩子的拔河比赛一直在进行中,但家长、老师对于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深感忧虑,却无计可施。而自然教育,成为一种新思路。自然教育,尤其是同时关注到个人与自然关系、个人与其他人关系以及个人与自己的关注的体验式教育,试图帮助孩子拉近与自然的距离,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出对自然、生命万物的爱与尊重。
王愉老师设计的自然教育课程
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王愉给出的答案是:给我们提供物质需求的自然,为我们提供心理滋养的自然,是我们玩耍的伙伴、学习的对象;是我们的“家”、“乡”、“故土”,是自我认同。
此次,王愉为社区的假日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原则就是向社区的孩子开放,孩子可长期参与假日学校活动。
可组织的活动:
1.绘本阅读或故事分享会。适合低龄孩子,需要一定量的绘本,以及一些故事偶剧用的材料。还可以教孩子们演故事剧。
2.自然手工。可以做自然拼画、叶拓,以及各种野趣DIY,可以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
3.自然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然里的变化以及个人在自然中的 收获和感受。可以同时锻炼孩子观察、写、画多种能力,提升他们在自然中的体验。
4.园艺或农艺。如果场地适合,可以让孩子们体验种植,甚至自己种菜,可以与自然记录结合
5.传统孩童游戏。现在的孩子在孩童游戏上太退化了,70后、80后的各种户外团队游戏几乎已经不见了。可由成年人带孩子们一起来做游戏用具,再带着孩子来做游戏。
关于假日学校的心里话
今年,翠湖社区暑期假日学校共计两天时间,课程设置从聆听红色记忆共话美好梦想、礼行天下、青春安全行等,还有诗文知识、科普技能、中国地图拼图赛等假日擂台赛。可是,对于“奉旨”来上课的少年们来说,还是不够有趣。
当法制讲堂结束时,老师问大家是想玩玩具呢还是休息呢?一名小朋友大声地答道:“回家!”
“虽然是爸爸妈妈让来的,但是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
——12岁的秀秀是第二次来上假日学校
“来假日学校是爸妈的主意,比起来这里,我更愿意在家里玩电脑打游戏。”
——即将上初中的13岁男生
“都是爸妈让我来的,这些课对于我来说是有些无聊,现在的我已经没有那颗童心了。”
——上高二的李同学看着手里的书无奈地告诉记者
“孩子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还不如来这里和小朋友们玩一玩,多学习一些知识。自从孩子上了假日学校以后,最明显的改变就是讲礼貌、会关心父母了。现在他知道父母上班的辛苦了,每次下班回家都会对我说‘妈妈你回来了’。”
—— 家长潘女士已经是自己第三次带儿子来假日学校了
翠湖社区居委会坦言:假日学校捉襟见肘
社区教育应当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学到在学校和家里学不到的知识,家庭、学校和社区应该是三位一体的。如何让课程更受青少年的喜爱,吸引他们主动来参加,一直也是翠湖社区居委会副书记柘林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虽然每年都根据假期长短来开展假日学校,但时间大都很短,有时两三天,最多也就一周时间。社区专干孔女士说,办学时间短他们也很无奈,社区工作也很繁琐,他们也没有多少时间、精力能带着青少年们玩耍学习。2008年,翠湖社区第一次开办假日学校时就是一周,当时有云南省经济学院的学生和老师帮忙组织课程,带着小朋友们学习。而现在,辖区周边的大学都搬走了,没有高校资源的支持,假日学校捉襟见肘。
虽然今年暑期假日学校已经结束,但寒假的假日学校乃至节假日的社区教育仍将继续开展。在地自然教育中心的主动请缨,引起了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和翠湖社区的极大兴趣。